中醫講糖 | 皮膚莫名破損,原是體內痰濕,此類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
2020-12-03 18:08 來源:廣東省中醫院
原標題:中醫講糖 | 皮膚莫名破損,原是體內痰濕,此類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
從中醫角度分析,
糖尿病足病可簡單分為兩種病理結果,
“血瘀”和“痰濁”。
上期
我們講了血瘀型糖尿病足的特點與調理方法,
特別強調對這類病人飲食不要過于清淡,
要適度補充蛋白。
本期
我們一起來看看另一種類型糖尿病足病。
什么是痰濁型糖尿病足
展開全文
專家簡介
劉振杰,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主任醫師
擅長于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、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、糖尿病胃腸病等糖尿病并發癥以及代謝綜合征、痛風、多囊卵巢、甲狀腺炎等內分泌病代謝疾病。
痰濁型糖友特點:胖、白、膩
胖:痰濁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都體型偏胖,體重超重,肚腩大。
白:因脂肪多,此類人群皮膚較常人偏白。
膩:因皮下脂肪厚,所以痰濁型糖友多皮膚較油膩。
痰濁型糖足易感染
廣東省中醫院芳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、主任醫師劉振杰指出,痰濁型糖友是非常典型的糖尿病患者,平時飲食不節制,吃得多、動得少,脾胃虛弱,體內容易生痰生濕,如遇外邪,則很快化熱,導致糖尿病足病感染,威脅健康。
中醫理論認為,氣和陽氣可以幫助人體將體內的痰濕排出去,當氣虛和陽氣虛時,體內痰濕則無法排出。糖尿病患者病久后,多伴有氣虛或陽氣虛的情況,又因生活習慣,如飲食不節、多食肥膩,又較常人更易產生痰濕,自然會導致痰濁的形成。如痰濕長時間蓄積體內,就會化熱,此時很容易發生感染,表現在皮膚上就是長癰或癤子,破損后就形成了糖尿病足病。
痰濁型糖足的內因是痰濁,通常都是自發形成的,可以在沒有明顯的受傷史情況下,皮膚莫名出現癰癤,進而破損、感染,形成糖尿病足病。
飲食清淡,少吃肉
劉振杰表示,痰濁型糖友需要從飲食、運動和生活方式全方位干預。而且,其飲食方案與血瘀型糖友完全相反,需要嚴格控制,清淡飲食,多吃蔬菜,少吃肉,控制熱量的攝入。尤其注意要少吃肥甘厚膩、辛辣的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都會增加痰濕,也會生火化熱。
平時調理方面,可以在痰熱未形成前,也就是說皮膚沒有破損形成糖尿病足前就要調理,治本扶正。具體調理可從補氣入手,如用黃芪、黨參等補氣的藥材作為日常保健,泡水或煲湯均可。
如已經化熱,即皮膚出現癰或癤子,甚至已經出現破損、感染,則需要在治療的同時清熱化濕,可以吃些土茯苓、扁豆、生薏米等。
此類糖友也多半同時伴有陽虛的情況,即外表看上去很壯實,但是稍一運動,就氣喘不止、冷汗直流、怕冷、夜尿多。此時可在醫生指導下吃些附子、干姜等扶助陽氣。如老年患者夜尿頻多,也可吃些鹽焗核桃仁,有補腎縮尿之功用。如感到腹脹、排便不暢,也可以用帶籽的蘿卜煲湯飲用,或飲用些橘紅茶,有助于理氣化痰。
食療推薦:
黃芪黨參滾蔬菜湯:可用黃芪10克、黨參10克,加喜歡的蔬菜滾湯。如血糖穩定,病情控制良好,也可以加少量排骨,注意肉不宜過多。
劉振杰格外強調,
這類糖友飲食,
宜多吃蔬菜,
少吃脂肪蛋白,
控制熱量。
總結